背景
有时,他汀类药物治疗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(LDL-C) 初期见效后会发生“逃逸”现象,即 LDL-C 再次出现增加。 其机制涉及 HMG-CoA 还原酶表达的诱导,胆固醇吸收的增加以及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 (PCSK9) 的上调。
- 本文报告了一项研究的结果,该研究在患者中,评估了与双倍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相比,依泽替米贝加他汀类药物在降低 LDL-C 水平方面的疗效。
- 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LDL-C 水平仍 ≥ 70 mg/dL 的患者经过随机分组,在 52 周期间分别接受依泽替米贝(10 mg/天)+ 他汀类药物 (ES; n = 78) 或双倍剂量的他汀类药物 (DS; n = 72)。
- 12 周时,与 DS 组相比,ES 组 LDL-C 水平的降幅显著较大,且 ES 组在 52 周期间始终维持该水平,而 DS 组中该指标的水平有所升高。
- 12 周至 52 周期间,ES 组中患者菜油甾醇与 7-烯胆甾烷醇之比 有所下降,但该指标在 DS 组中却有所上升。
- 截至 12 周,DS 组血浆 PCSK9 水平有所上升,而 ES 组中该指标却下降,但 52 周时,该指标与基线值相似,且在两组之间也相似。
结论
在经过初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LDL-C 仍 ≥ 70 mg/dL 的冠心病患者中,就降低 LDL-C 水平而言,长期依泽替米贝 + 他汀类药物治疗比双倍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更为有效。
Okada K, Iwahashi N, Endo T, et al. Long-term effects of ezetimibe-plus-statin therapy on low-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as compared with double-dose stat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. Atherosclerosis. 2012;224:454–6.